吉林化工学院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学校简介 

吉林化工学院成立于1958年,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北国江城吉林市,是吉林省仅有的一所化工类高校。学校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化工优势突出,产学研合作优势显著,确立了“育人为本,科研为要,人才为重,特色为先”的办学理念,构建了“一面向、三并重、三相融”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工程师的成长摇篮,管理者的培养基地”的办学特色。在60年的办学历程中,为石油化工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被誉为“共和国化工人才的摇篮”。         坚持以工为主,培育“大化工”专业集群,优化专业结构,促进多学科协调发展,现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一级学科5个。2009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成为全国地方普通高校首个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2015年再次通过认证并获6年有效期;2017年制药工程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获6年有效期,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的“第一方阵”。全日制在校学生1.65万人,专业设置涵盖理、工、经、管、文、医6个学科门类,开设48个本科专业,5个卓越计划专业、1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13个高职专业,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专业硕士授权点1个,形成了硕士、本科和高职多层次办学格局。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优势学科在省内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强化内涵建设,全面实施《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努力培养新时代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实施意见(“1131”方案)》,培养新时代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学校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现有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吉林省品牌专业、特色专业、转型改革试点专业共18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6个,吉林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中心1个,省级校外实践教育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实践示范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施实验室开放管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省属高校前列。学生学科竞赛成绩一直位居省属高校前列,在“中国公办大学创业竞争力排行榜500强”榜单中排名120位。  坚持特色发展,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现有省级科研平台16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学校大力实施科研提升工程,在化工过程的模拟与分析、换热网络优化与节能等研究领域填补了省内空白,在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在精细化学品开发、无损检测、流体密封、水污染控制新技术、航空维修等研究方向具有明显优势。学校积极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累计为企业和社会创造经济效益数十亿元。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拥有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学者1人,吉林省第三批“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吉林省“长白山技能名师”1人,吉林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拔尖创新人才、教学名师等22人次。1名教师荣获“吉林好人·最美教师暨黄大年式好老师”。  注重开放发展,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学生积极搭建多口径、宽视野的成长平台。目前已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的4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教育交流与合作,成功开展多模式合作办学,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同美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合作办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已招收两届学生。来华留学生教育蓬勃开展。  风起扬帆正当时,逐梦奋进再起航。学校将秉承“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不忘初心,笃定前行,为建设“竞争力强、影响力广、具有化工优势和鲜明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工科一流大学”的目标努力奋斗!

 

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科简介

吉林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吉林省“十三五”特色高水平学科(优势特色学科B类),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包含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三个二级学科,是材料、物理、化学、医药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该学科以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致力于材料的性能优化、工艺优化、新材料研发与材料合理应用。

研究方向

1.无机固体功能材料:无机介电陶瓷材料、光电纳米材料、无机有机复合材料、低维纳米吸波材料、晶体药物及中药质量控制、无机半导体材料。

2.材料化学:绿色催化材料、光电催化材料、碳基能源材料、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光热生物诊疗材料、材料低维化技术。

3.高分子复合材料: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 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高强度石墨/聚合物导电复合材料、聚乳酸纳米复合材料、高性能树脂。

4.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超疏水纳米纤维、重金属离子检测材料、软亲水性角膜接触镜、阻燃高分子助剂、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5.金属材料:纳米晶金属、金属微观力学性能、镁合金、非晶合金、耐热合金。

6.材料计算与模拟:功能材料的结构和性质计算、多原子分子光电离解离反应机理研究、分子团簇的结构稳定性、过渡金属催化的有机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

7.无机材料与器件:超高温结构陶瓷基复合材料、层状结构陶瓷及层状抗烧蚀陶瓷材料、光电子材料、半导体紫外光探测器件、功能传感材料及器件。

师资队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拥有高素质的学科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3人,博士20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4人,吉林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4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2人,吉林省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吉林省突出贡献人才1人,吉林市拔尖创新人才1人。

科学研究

近五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2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其他各类项目60项,科研经费近10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41篇,申请发明专利15项,授权5项。获吉林省科学技术奖2项。拥有省级科研平台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市级科技创新团队3个。

科研平台

吉林省高校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招生目录

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全日制)拟招收人数30人

006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咨询电话:0432-62185308 路老师;0432-62185182 张老师

研究方向

初始科目

复试笔试科目

同等学历、跨学科加试科目

01无机固体功能材料

02材料化学

03(全日制)高分子复合材料

04(全日制)功能高分子材料

05(全日制)金属材料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15材料科学基础(需携带计算器)

或816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需携带计算器)

或806物理化学(需携带计算器)

材料物理(初试考材料科学基础、物理化学) (需携带计算器)

或高分子科学基础(初试考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需携带计算器)

材料分析测试技术(本学科不招收同等学历考生)

 

007理学院  咨询电话:0432-62185265 解老师

研究方向

初始科目

复试笔试科目

同等学历、跨学科加试科目

06(全日制)材料计算与模拟

07(全日制)无机材料与器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15材料科学基础(需携带计算器)

或806物理化学(需携带计算器)

材料物理(需携带计算器)

普通物理学(本学科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081700)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科简介

吉林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是吉林省“十三五”特色高水平学科(优势特色学科B类),该学科始终以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将研究力量和研究方向聚焦传统及新兴化工产业,在化工过程开发及过程优化与节能、化工精细化学品及化工新材料生产技术开发、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开发等研究方向上具有明显优势,已形成了校企紧密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鲜明特色。2013年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获得批准,201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该学科由石油化工学院负责统筹管理。

研究方向

1.化工工程技术开发与设计。主要从事新型化工分离技术、反应器设计技术和新型分离装备及构件等领域的开发与应用。

2.化工工艺技术开发与过程优化。主要从事化工系统工程技术、化工过程模拟分析及优化、化工生产成套工艺设计及工艺包开发等。

3.精细化学品及化工新材料生产技术开发。主要从事精细化学品合成及应用、多相催化及催化材料、纺织化学品与染整及其配套工艺技术开发及应用。

4.环境污染防治及废弃物资源化。主要以物理、化学、生物技术手段,以“三废”治理、生态保护为主要研究目标,对各种污染物治理及资源化的新技术、新工艺进行研究,达到降低污染、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的目的。

5.生物反应与分离工程。通过过程工程和代谢工程研究方法,研究生物反应工艺,对生物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分离纯化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研究天然产物的结构特征及理化性质。

6.化工企业管理。主要针对化工企业供应链中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活动及企业员工的人才规划与战略、职位分析与设计、能力建模与配置、职业发展与培训、薪酬激励与福利、绩效考核与评估、劳动关系与安全等方面进行研究。

7.化工经济贸易。主要针对化工产业的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效应、化工产业的组织、化工产业的布局、化工产业政策、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分析、市场有效性、证券评估、资产的组合管理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师资队伍

本学科目前有硕士研究生导师50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20人,博士34人。师资队伍中有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1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业人才1人、吉林省安全专家3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1人,吉林省高校新世纪科学技术优秀人才2人。

科学研究

近五年来,本学科获科技成果奖14项,其中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吉林省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吉林省高校科学技术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吉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658篇,其中SCI、EI、ISTP收录文章61篇;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14部;授权专利5项;各类科研立项总数达到450项,科研经费4500多万元。

科研平台

吉林省化工过程优化与节能科技创新中心

吉林省化工分离技术吉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省化工分离技术与节能工程实验室

吉林省水处理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分院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研究基地

招生目录

081700 化学工程与技术(全日制)拟招收人数 30人

001 石油化工学院  咨询电话:0432-62185137 栾老师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笔试

科目

同等学力、跨学科加试科目

01(全日制)化工工程技术开发与设计

02(全日制)化工工艺技术开发与过程优化

03(全日制)精细化学品及化工新材料生产技术开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01化工原理(需携带计算器)或806物理化学(需携带计算器)

化学反应工程

跨学科加试:

化学工艺学

同等学力加试:

化学工艺学

化工分离工程

005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咨询电话:0432-62185590 陈老师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笔试

科目

同等学力、跨学科加试科目

04(全日制)环境污染物治理及资源化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数学二

④810环境工程原理(需携带计算器)或812水分析化学(需携带计算器)

环境工程学(需携带计算器)

跨学科加试:

水污染控制工程(需携带计算器)

同等学力加试:

水污染控制工程(需携带计算器)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需携带计算器)

007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咨询电话:0432-62185248 隋老师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笔试

科目

同等学力、跨学科加试科目

05(全日制)生物反应与分离工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14微生物学(生物化工方向)

化工综合1(化工原理和生物化学)

跨学科加试:

生物分离工程

同等学力加试:

生物分离工程

发酵工程

009经济管理学院 咨询电话:0432-62185277 韩老师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笔试

科目

同等学力、跨学科加试科目

06(全日制)化工企业管理

07(全日制)化工经济贸易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817化工企业管理或818化工产业经济学

组织战略行为学(817化工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818化工产业经济学)

跨学科加试:

财务管理

同等学力加试:

财务管理

市场营销学

 

 

(070300)化学

学科简介:

吉林化工学院化学学科为吉林省“十三五”特色高水平学科(优势特色学科A类),拥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化学学科坚持“立足工科优势、强化理工融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特色,发挥产教有机融合、科教深度相辅的优势,推进化学与化工、材料、医药的交叉融合,发展新兴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建设服务。

研究方向:

1.新材料开发与分子设计。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化学基本理论,研究化学结构与材料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为新材料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2.无机功能材料化学。研究纳米催化材料、光电子信息材料、多酸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制备、组成、结构和特性,致力于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的探索。

3.现代分离技术与分析方法。采用先进分离、分析手段,结合新型样品前处理技术,为样品中痕量物质的浓缩富集和分析测定建立新型测试技术。

4.有机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与应用。研究精细化学品绿色合成工艺、新技术以及分析、测试技术,医药产品及中间体、功能助剂的合成与应用。

5.天然产物研究与应用。依托化工分离、精细有机合成基础与优势,以东北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发现新结构、新活性先导化合物,为东北天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立科学支撑。

师资队伍:

化学学科现有专任教师59人,其中,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达62.7%,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77.6%,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比例98.3%。拥有专兼职硕士生导师35人,获得省级人才荣誉称号13人次,建立起以“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高校新世纪科学技术人才”等为带头人,以教授、博士为学术骨干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学术水平高、充满活力的学科队伍。

科学研究:

近五年来,化学学科教师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8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吉林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科、省发改委等校外科技项目88项,项目经费累计1978万元。发表学术论文617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34篇;出版学术著作2部;申请发明专利105项,其中授权38项,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7项,其他科技成果奖14项,拥有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级科技平台5个。

科研平台:

吉林省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省汽车涂层材料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

吉林省高校化工清洁生产技术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先进功能有机分子合成及应用实验室

招生目录:

070300 化学(全日制) 拟招收人数30人

002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咨询电话:0432-62185221  钟老师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笔试

科目

跨学科加试科目

01(全日制)新材料开发与分子设计

02(全日制) 无机功能材料化学

03(全日制)现代分离技术与分析方法

04(全日制) 有机精细化学品的合成与应用

05(全日制)天然产物研究与应用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610有机化学或611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需携带计算器)

④803无机化学(需携带计算器)或806物理化学(需携带计算器)

化学综合1

(基础化学实验知识综合测试)

化学综合2(基础化学理论知识综合测试)(本学科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085400)电子信息

电子信息简介

电子信息是应用控制理论及技术,满足和实现现代工业、农业以及其他社会经济等领域日益增长的自动化、智能化需求的重要的工程领域。吉林化工学院电子信息专业于2014年获批全日制专业硕士授权点,依托吉林省“十三五”特色高水平学科(优势特色学科B类)—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进行建设与发展。建有吉林省化工过程自动化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及10多个稳定的实践基地,实验室面积50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2500多万元。

研究方向

1.先进控制技术与控制系统集成。工业系统模型化、最优控制、过程仿真和建模技术研究;鲁棒控制;控制系统集成技术;新型大功率电子器件控制等。

2.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参数检测技术、信号处理方法;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研发;机电一体化测控系统的应用、设计开发技术。

3.通信网络系统的建模、仿真及优化控制。无线通信、光通信、电力通信网络系统的建模、仿真及优化控制。

4.模式识别理论及其应用。工业过程数据挖掘、机器人视觉、语音识别等理论及其应用。

 

师资队伍

本专业师资由43人组成,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18人。专业现有国务院特贴获得者1人,吉林省高级专家1人,吉林省首批拔尖创新人才1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1人,吉林省教学名师1人。另聘任兼职教师12人,其中1名长白山技能名师,其他11人都是各个企业、公司的高级以上工程师,为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的企业导师。

科学研究

完成各类科研项目100多项,其中主持或参加国家级项目5项;主持省级项目近20项,完成企业横向课题70多项。科研项目获省级奖励7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获吉林市科技进步奖4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检索、EI检索70多篇。出版学术著作8部,授权发明专利5项。建有省级科研平台“吉林省化工过程自动化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

招生专业目录调整

085210电子信息(全日制专业学位) 拟招收人数30人

004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咨询电话:0432-62185404 高老师 0432-62185506 韩老师

01(全日制)先进控制技术与控制系统集成

02(全日制)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

03(全日制)通信网络系统的建模、仿真及优化控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或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901自动控制原理(需携带计算器)

控制综合1(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

本专业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008理学院 咨询电话:0432-62185263 李老师

04(全日制)模式识别理论及其应用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或203日语

③302数学二

④901自动控制原理(需携带计算器)或902计算方法(需携带计算器)

控制综合2(概率论与应用统计)

本专业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报考须知

一、招生规模

吉林化工学院2020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120名(含全日制专业型硕士30名),具体人数以国家教育部下达的招生指标为准。

二、报考条件

报考我校研究生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考生学业水平丙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三、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二者缺一不可。

(一)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预报名)时间

详见教育部官网(www.moe.edu.cn公开)及“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报考须知。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3.考生报名时只填报我校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调剂办法、计划余额信息,并按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

4.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5.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6.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7.按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在网上报名时须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且申请定向就业少数民族地区。

8.“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以考生报名时填报确认的信息为准。

9.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10.国防生和现役军人报考地方或军队招生单位,以及地方考生报考军队招生单位,应当事先认真阅读了解解放军及招生单位有关报考要求,遵守保密规定,按照规定填报报考信息。

11.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现场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12.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二)现场确认

1.现场确认时间

见“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逾期不再补办。

2.现场确认程序

1.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到报考点指定地点现场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现场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

2.考生现场确认应当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当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3.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4.考生应当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5.考生应当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四、考试

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一)初试

初试方式均为笔试,时间及科目见“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详细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及有关要求等请见《准考证》。

(二)复试

1.复试具体时间和内容、形式以我校研究生学院网站http://yjs.jlict.edu.cn/的通知为准。

2.复试内容:专业课笔试、综合素质面试等形式对考生的学科背景、基本素质、操作技能、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考察;外语能力测试,以听说方式进行;同等学力考生加试两门所报考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学校或院(部)复试时规定的其他内容。

3.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复试时需加试两门所报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

4.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均须按国家规定参加体检,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五、学制、学费与奖助学金

我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三年,提前完成培养方案和学位论文、成绩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

学校将按照国家及吉林省相关文件规定的学费标准及研究生奖助政策执行,请考生关注我校网站http://yjs.jlict.edu.cn/及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招生简章内容和教育部文件如有冲突,以教育部当年下达的文件精神为准。

奖助体系

入学奖学金

一志愿录取考生

10500元

调剂考生

5500元

国家奖学金

研究生

20000元

国家助学金

研究生

6000元/年

学业奖学金

一等

8000元/年

二等

4000元/年

三等

2000元/年

三助津贴

按实际情况发放

300-500元/月

优秀学位论文

国家级

20000元

省级

10000元

校级

2000元